2019-08-220次瀏覽來源:網絡
新一輪戶改啟動以來,特大型城市的落戶政策一直是改革的焦點所在。留學生落戶咨詢此次上海出臺的政策試行期3年,根據《試行辦法》,上海市的積分落戶方案可以概括為“4個條件9項指標”。申請人須同時滿足四項條件,包括: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及以上、且無違法犯罪記錄。在此基礎上,按照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教育背景、職住區域、創新創業、納稅、年齡、榮譽表彰、守法記錄這九項指標進行積分。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每年落戶的分數線,《試行辦法》依舊選擇了每年的落戶分數不固定的形式,由上海市政府“根據年度人口調控情況,每年向社會公布積分落戶分值”。
上海積分落戶政策的出臺是否會緩解落戶難的問題?又會給戶改帶來哪些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就目前上海公布的積分落戶政策來看,落戶門檻還是很高,特別是對低技能勞動者來說,落戶上海仍然困難重重。
“當前我們還有一個誤區,總認為一個城市越來越高大上之后,就不需要低技能勞動者了。”事實上,他提出,一個城市越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就會增加越多的服務需求,例如外出就餐、雇傭保姆等等。而服務這些崗位的人員大部分是那些教育水平較低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低技能勞動者。
不同勞動力之間是具有互補性的,無論高端勞動力還是低端勞動力,在生產環節和生活環節都有互補作用。陸銘介紹,這在經濟學中稱為技能互補原理,互補意味著在一個良性的城市生態系統中,高端勞動力和低端勞動力應該保持一定比例。
公共服務應該更強調均等化,按國際普遍經驗,公共服務也應該更多的照顧低收入和低教育程度者。而就目前積分落戶政策來看,還是高學歷、高技能的人才也就是高端勞動力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傾斜,這也意味著他們將有更多機會落戶上海,更能獲得市民的公共服務,“這與公共服務遠行化的普遍原則相悖。”陸銘說。
例如,在積分教育背景指標中,《試行辦法》規定,大學專科10.5分,大學本科學歷為15分,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26分,研究生學歷并取得博士學位37分。留學生落戶中介“長期居住在上海的低技能勞動者,教育水平并不高。從這方面來說,他們就已經喪失了優勢。”陸銘反問,“一個在上海工作了10年的低技能勞動者為何就不能成為這里的永久居民?為何不能放開學歷等級積分?”
《試行辦法》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每年落戶的分數線并不固定,由上海市政府“根據年度人口調控情況,每年向社會公布積分落戶分值”。對此,陸銘認為毫無必要,“積分線可以隨時變化,這只會讓更多的人無法享受到公共服務。”陸銘舉例,原先一個本科生畢業工作數年后可以達到落戶積分,但是為了以防積分線改變,保證能落戶上海,他可能就會選擇考取研究生或更高學位來獲取更多的積分。“事實上他可能對這學位并沒有興趣,他所從事的職業可能也并不需要相應的學位。”
早前,陸銘曾提出,在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的探索實踐當中,有兩個問題亟待改進。一個是政策操作過于教條,其次是存在政策歧視,即從事服務行業或體力勞動的低技能群體遠沒有高學歷、高技能的人才‘受歡迎’。現在,這兩個問題仍沒有解決。陸銘說,“不光是上海,事實上中國所有實施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都還沒有解決這兩個問題。”
因此,他并不是很看好積分落戶。留學生落戶上海他表示,目前積分落戶政策并沒有很好地遵從經濟規律,“經濟規律要求市場起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政府要在遵從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作用,彌補市場不足。而顯然,在控制城市人口規模上政府起了主導地位,甚至與市場經濟規律和國際普遍經驗相反。”
“一個城市人口總規模主要取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有差異,另一個是流入地勞動力需求的增長,只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城市人口增長是必然的。”陸銘指出,上海積分落戶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人口增長速度和增加主體,而在采取積分落戶制度之前,上海的人口增長速度已經慢了下來,這并不是因為上海沒有勞動力需求,而是政府政策控制所致。
另一方面,積分落戶制度也沒有按照國際普遍原則。他介紹,在國際上,積分制是用來管理國際移民的,而且只要積分達到目的國事先所設的標準,除特殊情況外,就一定能成功落戶。而且國際上的移民積分制度主要針對還未遷移到目的國的外國人。“中國目前實施積分落戶是為了限制本國居民跨地區流動,針對的主體也是已經在北上廣等城市的常住人口。重要的是,滿足達到積分即落戶的城市少之又少。”陸銘以早已實施積分落戶的上海為例,“實際達到上海落戶積分標準的人數遠遠超過了最后真正落戶的人數。如果達到積分還不能落戶,為何要實行積分落戶?還不如將這樣的積分制度稱為‘配額制度’。”
積分落戶究其根本是戶籍問題。當然,中國現狀下,要讓戶籍制度一下子放開不現實也不可能。“地區發展不平衡,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消化和過渡。”陸銘提出,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加快改革進度,重點要降低門檻,特別是降低居住證和積分制的門檻,避免對長期居住在當地的低技能勞動者的政策歧視。